【行業動態】湖北省融資擔保行業:有力服務小微企業和“三農”復蘇
發布時間:2021-05-25 17:51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財政廳的大力支持下,全省融資擔保機構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和經濟重振的主戰場,主動作為、奮發有為、擔當善為,為湖北經濟重振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擔保行業“減量增質”
率先清理規范。一是在全國率先開展融資擔保公司清理規范工作,依法清退57家僵尸類或存在嚴重違法違規經營行為的公司,完成217家“有照無證”機構的清理整頓。二是根據融資擔保合規經營、業務開展、風險狀況和日常監管情況,開展分類評級,為整改驗收合格的131家公司換發融資擔保業務經營許可證。截至2020年末,全省共有融資擔保公司206家,數量同比下降41家,凈資產688.2億元,同比增加55.2億元,增量居全國第7位;戶均注冊資本由2.7億元增至3億元,高于2.3億元的全國戶均注冊資本水平,放大倍數由2.3增長至2.9,全行業資本實力、抗風險能力和服務能力明顯增強。
強化監管引領。一是完善政策制度體系。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財政廳先后出臺了《湖北省類金融機構現場檢查辦法(試行)》《湖北省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擔保業務盡職免責工作指引》《湖北省融資擔保公司分類監管辦法(試行)》等制度。二是加強信息化建設。在建立覆蓋省、市、縣三級的融資擔保監管信息系統基礎上,對全省融資擔保公司免費推薦使用融資擔保業務信息系統,實現兩個系統互聯互通、實時在線監測。三是開展現場檢查。根據“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原則,對全省融資擔保公司開展現場檢查,督促融資擔保公司增強誠信守法意識,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和風險控制能力。四是防范化解風險。向歷史代償較高、存在違法違規經營行為的10家融資擔保公司所在的市縣政府發出風險提示函,緩釋3家歷史代償較高的融資擔保公司流動性風險。
擔保服務“擴面增效”
聚焦“支小支農”。一是擴大擔保機構覆蓋面。武漢、恩施、黃岡等地14個縣市新設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全省政府性融資擔保業務實現了100%縣市全覆蓋。二是進一步聚焦支小支農主業。通過突出政策導向、強化考核引領、鼓勵業務拓展等措施,引導融資擔保行業聚焦主業。截至2020年末,全省融資擔保在保余額1971.8億元,比2019年同期增長36.3%,比2018年增長60.7%,在保余額居全國第6位。截至2020年末,全省支小支農在保余額1179.5億元,占全行業在保余額的59.8%,融資擔保公司支持實體經濟及小微企業發展的作用進一步增強。三是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各地建立健全資本金補充、代償補償、業務獎補和保費補貼機制,截至2020年末,全省71個市縣建立資本金持續補充機制,60個建立了風險補償機制,66個建立了業務獎補機制,68個建立了保費補貼機制;截至2020年末,共有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107家,全年實現在保余額1542.1億元,業務規模全國排名第二,同比增加555.7億元,增長56.3%,增幅高于全行業21.4個百分點,占全行業在保余額的78.2%。
服務“經濟重振”。一是引導開發擔保產品。省融資再擔保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省再擔保集團”)“再擔抗疫貸”產品入選《人民日報》2020年普惠金融實踐案例集錦,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企業及受疫情影響較大企業應急融資 21.3 億元;省農業信貸擔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省農擔公司”)開發“農擔抗疫信用貸”產品,多次被《人民日報》等中央媒體報道,為1000多家農業市場主體提供擔保融資12.2億元。二是提高擔保審批效率。銀擔“總對總”批量擔保業務在武漢落地,在這種新型擔保模式下,擔保機構實現“見貸即保”,極大提升了擔保效率;2020年疫情期間,不少政府性擔保機構與銀行通過預授信、共同調查、平行作業、審批結果互信等方式,建立全流程限時辦結制度;宜昌市開發“1300系統”,實現創業擔保貸款的“1分鐘申請、3分鐘審核、人工0干預、群眾0跑腿”;十堰政信融資擔保有限公司與合作銀行開通了批量擔保產品“銀政增信貸”,通過發揮“超比例放大不動產價值、極低擔保費率、極簡審批鏈條、多方分擔風險”等優勢,有效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三是創新反擔保方式。鄂州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等通過出具自擔風險承諾函的方式解決優先抵押權和登記合規性的障礙,將已辦理抵押貸款的房產、土地以余值作為抵押物價值進行二次抵押,有效盤活企業沉淀資產,提高企業融資能力;荊州市融資擔保集團推出企業以順位抵押、股權質押及經營權、實際控制人連帶責任保證、應收賬款質押等多種方式解決小微企業信用不足、抵押困難問題。四是推動降費讓利。貫徹落實省政府關于降低擔保費率要求,省再擔保體系內擔保公司對“再擔抗疫貸”專項產品免收擔保費和再擔保費,對服務疫情防控企業和融資100萬元以下企業免收擔保費和再擔保費,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小微企業擔保費率降至1%以下,再擔保費減半征收;省農擔公司實行擔保費率減半優惠政策,并積極協調各合作金融機構降低貸款利率,客戶綜合融資成本由2017的8.45%降至2020年的5.68%,為客戶節約融資成本近億元;新信悟中小、云夢澤源、漢川鑫財等擔保機構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免收擔保費。2020年全省各級擔保機構累計減免擔保費近4億元,新型政銀擔合作框架下的新增貸款平均擔保費率為0.4%,再擔保費率僅0.79‰。
擔保業務“提檔升級”
大力推廣新型政銀擔合作。一是搭建合作體系。省再擔保集團、省農擔公司分別被納入國家融擔基金、國家農擔聯盟合作機構。省再擔保集團已與69個市縣政府、26家銀行(不含市縣農商行、村鎮銀行)、75家擔保公司建立合作;省農擔公司推進“機構下沉、服務延伸”,在全省設立6家分公司、5個運營中心及 64個辦事處,與97個市縣政府、10家省級金融機構、80家地方銀行建立合作。二是落實分險責任。省再擔保集團建立了與融資擔保公司、合作銀行和地方政府四方參與的“4321”新型政銀擔合作機制,當出現信貸風險時,單戶1000萬元以下的貸款擔保業務,由省再擔保集團、融資擔保公司、合作銀行、地方政府,按照協議約定比例承擔風險責任;省農擔公司建立了與地方政府、合作銀行三方參與的“442”風險分擔機制,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融資擔保服務;武漢市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在市財政局、金融局支持下創建“4222”風險分擔機制,市區兩級政府各承擔10%風險責任,融資擔保機構承擔風險降至20%。三是做大業務規模。截至2020年末,省再擔保集團“4321”在保項目2.1萬筆,在保余額182.4億元,同比增長1.7倍,業務增速在中部排名第2;省農擔公司“442”政銀擔在保項目4808筆,在保余額43億元,同比增長1.8倍。
創新市場化擔保業務。一是發揮債券擔保服務實體經濟作用。省融資擔保集團發揮省內唯一一家AAA擔保機構的主體信用評級優勢,在不增加地方隱形債務和企業融資負擔的基礎上,成功為一批民營企業和地方城投公司提供個性化的擔保服務,其中20宜都高新債NPB創下同期同資質企業債券發行利率新低,20赤壁債創2020年全國縣級平臺企業債發行規模之最;武漢信用風險管理融資擔保有限公司聯合天風證券設計了“天風-武漢信用-助力湖北復蘇之基礎設施建設資產支持專項計劃”,該產品整合銀行、證券、擔保公司三方的專業優勢,全力助推湖北經濟重振。二是探索投擔聯動,湖北國創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堅持政策引導下的市場化運營,形成“科技擔保、擔投聯動”的經營特色,開發了科技企業股權融資履約擔保,幫助首批6家科技型小微企業解決了股權融資進度滯后的問題,使其提前獲得股權融資款,共計2060萬元。三是推動非融資擔保業務發展,全省10 余家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開展了非融資擔保業務,擔保金額超過 8.5 億元。隨州市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支持本地糧食收購企業開展政策糧收儲工作,為全市糧食收儲企業向中儲糧集團提供糧食收儲擔保,目前在保余額達到4.1 億元。
聯系我們
總機:0431-80833950
郵箱:ccrzdbjt@163.com
地址:長春市南關區文昌國際大廈8樓
版權所有:長春融資擔保集團有限公司 吉ICP備20200067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