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中擔協副秘書長楊紫華: 下一階段融資擔保助力普惠金融發展的方向
發布時間:2022-11-18 10:52
11月17日,以“融普惠新金融”為主題的中國普惠金融創新發展峰會在線上舉行。此次峰會由南財集團·21世紀經濟報道·21金融研究院,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融資擔保業協會、中國小額貸款公司協會、中國財務公司協會聯合主辦,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提供學術支持。
會上,中國融資擔保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擔協)黨委委員、副秘書長楊紫華發表了主題演講。她表示,發展普惠金融,讓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共享金融改革與發展紅利,實現共同富裕,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金融領域的具體體現。
楊紫華指出,融資擔保作為普惠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發揮增信分險作用,為廣大小微企業、“三農”和弱勢群體提供急需的融資擔保服務,成為疏通融資渠道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在降低融資門檻和融資成本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楊紫華表示,當前,融資擔保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總體呈現以下四個特點:
一是普惠業務顯著增長。截至2021年末,全行業支持小微企業、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擔保業務占比超過55%。其中,小微企業融資擔保在保余額17,616億元,同比增長29.8%,創近年來最高增速,是去年同期增速近兩倍,小微業務占融資擔保在保余額的42.2%。涉農融資擔保在保余額5,574億元,同比增加1,031億元,同比增長22.7%,涉農業務占融資擔保在保余額的13.3%。
二是體系作用不斷增強。楊紫華表示,近年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發展取得長足進步,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國家農擔聯盟公司持續發揮體系引領作用,不斷加大對小微企業和“三農”等普惠領域融資擔保支持力度,銀擔合作持續深化,業務規模快速增長,合作業務綜合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為緩解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作出積極貢獻。
三是業務創新能力持續提高。楊紫華說,“本次入圍的多家機構案例分別從供應鏈融資擔保、綠色擔保、支持鄉村振興擔保、服務新市民擔保等多個方面展現了融資擔保行業服務普惠金融領域所做的積極嘗試。”
四是數字化水平逐步提升。楊紫華表示,數字化已經成為融資擔保機構轉型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一方面,數字化發展拓展了金融服務的獲取渠道,推動金融服務更加可得可及,有力提升民生領域金融服務水平。另一方面,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對傳統風控模式進行智能化和標準化改造,有利于增強風險防控能力,提高融資便利度,推動減費讓利,是融資擔保公司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服務效率、解決行業痛點的關鍵舉措。
未來融資擔保助力普惠金融發展的四大方向
楊紫華表示,隨著《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如期收官,我國已基本建成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普惠金融體系。2022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為下一階段融資擔保助力普惠金融發展明確了方向和目標。
一是穩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發揮融資擔保機構在穩經濟大盤、穩市場主體、保就業中的積極作用,不斷增強小微企業、“三農”主體融資擔保的獲得感,積極通過融資擔保產品滿足新市民在創業、就業、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重點領域的金融需求,提升金融服務的均等性和便利度。
二是進一步優化政策支持,建立健全適應普惠金融發展的制度機制。融資擔保業務金融屬性強,機構經營管理具有高風險性,要平衡好支持普惠金融和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在融資擔保盡職免責、財稅支持政策、資本補充和風險補償等方面要進一步加強政策制定和完善,規范擔保機構經營管理、提高社會公信力,充分保護擔保機構的合法權益,這是涉及擔保行業健康發展的基礎性工作,也是更好服務普惠金融現實需要。
三是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切實提升服務質效。要聚焦數字化核心能力體系建設,充分利用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構建全方位、一體化的數字普惠金融平臺,提高融資效率,以技術驅動金融服務精準化,打通普惠金融毛細血管,精準直達小微“三農”微觀個體,真正實現中小微普惠金融業務“降本增效”。
四是推動政府、銀行、擔保機構加強合作。政府、銀行、擔保機構的三方合作近年來相關效果已逐步顯現,但仍有待于進一步加強。一方面加強監管政策引導,激發合作的內生動力。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各方作用,實現融資擔保相關業務風險在政府、銀行業金融機構和融資擔保機構之間的合理分擔,促進融資擔保業在改進中小企業和“三農”金融服務、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聯系我們
總機:0431-80833950
郵箱:ccrzdbjt@163.com
地址:長春市南關區文昌國際大廈8樓
版權所有:長春融資擔保集團有限公司 吉ICP備2020006702號